思维在线,转型的基础
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让绝大部分传统企业老板无所适从。归根结底除了不熟悉新技术以外,最重要的就是对互联网结合传统企业以后,本质变化的认识不足。
传统企业的生意,更多是集中在“获单”,虽然可以持续产生交易,但是与客户并没有产生稳固的连接,因此长期都处于找新单和逼老单的状态。而互联网的方式则更注重“获客”,只要获得客户,并且留住客户,产生一定的客户规模效应,那么客户能够产生的收益,除了传统的“订单”以外,还有许多可想象的空间,这才是互联网的核心价值。
传统商贸批发企业的形成及繁荣,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,信息、物流的落后导致一直以来商贸批发行业都呈现出多级分散的状态,这必然导致企业利润分散,成本高企,由于以往中国大部分时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,所以整个行业利润空间可以覆盖成本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信息传递与物流配送已经不是阻碍,依托互联网平台的,专业性更好、服务能力更强、集中度更高、成本更低的专业供应链企业,必将取代零散批发企业。这是整个业务模式的转变,传统企业仅仅是在现有生意上做小修小补效果有限。
员工在线,从销售员到服务员
员工在线是传统企业转型的第一步,也是能否成功的核心前提。许多企业想转型,但仅仅是简单的搭建一个线上平台或APP,把产品放上去,而员工不会用、对此不理解甚至对接受新事物有所抵触,那么这个事情一定做不好。
想象一下:开一个线下传统门店,开门后里面不能没有业务员,第一个应该到的是业务员,业务员来了以后店里面不能空空荡荡,要将商品展示陈列,有客户上门以后再进行管理。这样,生意才能正常运转起来。
要想员工在线,重点在于将员工以成交为中心的工作思路转变为以服务客户为核心,核心在于能力提升、科学管理及平台支撑三个方面。
任何的变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抵制,老员工由于工作习惯、技能落后或者既得利益的原因,对转型变革有天然的抵触。要想顺利转型,首先要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,同时应不断做好老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,并且要坚决打掉原有的灰色利益链条。
当然,仅是口头的思想工作取得的效果肯定有限。因此,基于平台的管理与激励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。有了平台支撑以后,即时订货有一套基于最终企业利润的员工分成管理体系,将员工与企业真正变成”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”的事业共同体,不仅能够控制企业风险,也能提升员工积极性。
产品在线,全天候的无限货架
传统商贸企业一大痛点就是商品的陈列。如何做好商品陈列取得更好的销售效果已经成为了一门学问。然而随着商品的不断细分,SKU数量、房租成本同时暴增,导致商家根本不可能将所有的货都展示给客户。
传统的商品展示受到时间、空间的制约。非工作时间无法展示、客户只能在店内才能看到商品等都大大制约了传统企业的营销能力。画册等方式受成本、变动性等影响,效果也很有限。
而线上平台则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。线上的展示是一个“无限货架”的概念。其中包括一下三个方面:
首先是商品展示的无限。无论多少商品,都可以放在线上平台进行展示,还可以通过分类、关联、套装等展示方式,让客户有更好的用户寻找体验。在找到商品的同时,库存、价格、规格等核心信息也能同时清晰获知,无需再去咨询业务员。
其次是展示时间与空间的无限。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下班时间,用户只需要打开平台就能够看到商品,而且选定后即可立即下单。根据即时订货大数据的分析显示,30%的客户下单时间都是在晚上七点以后,如果没有平台,传统企业很难在这段时间处理业务。
第三是商品品类的无限。传统商贸企业都是卖自己的货,很少有联营或者跨行业的合作。而有了线上平台以后,无论是跟其他供应商扩品类合作联营,还是与门店租赁、金融信贷、管理培训等进行跨行业合作都成为了可能。
客户在线,企业的核心资产
本文开篇说了传统模式与互联网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“获单”与“获客”的区别,客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。
最近有个很火的概念叫“私域流量”,而客户在线,就是从去公域找流量,到私域运营流量的转变;从上门去寻求客户,变成通过社交平台、老客户推荐、平台活动等方式吸引客户到平台订货。获取到这些客户以后,通过平台的不断运营、触达、及营销,使其成为你稳定的“客户池”。
通过使用统一的线上平台,让企业与用户的连接效率更高,更直接。从弱关系到强关系,让系统或平台成为连接用户的载体,成为强链接。在即时订货,通过APP嵌入完整的客服系统,让客户有事情第一时间找得到客服,以便及时交流沟通,有效的客户反馈,也能增强与客户的信任关系。
此外,客户在线也能解决以往企业的一个核心痛点,就是业务员所处的位置太关键,常常尾大不掉。曾经有一个供应商反馈说,他一个业务员的离职,直接带走了1/4的客户。对于业绩好能力强的业务员,甚至连企业老板都要礼让三分,这是极不合理,也不安全的。
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由于以往的交易,都是以业务员为中转站,业务员是核心环节,而客户在线后,整个业务的中转站变成了平台,客户直接通过平台与企业进行强连接,而不是某个人。所以业务员的离职不再会对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害。